南京六合区油菜单产创江苏丘陵地带纪录

近日,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组认定,由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浙油杂59号”油菜,经实收测产以亩产243.65公斤的成绩,刷新2025年江苏省丘陵地区油菜单产纪录,其配套的“油菜密植丰产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列为典型案例。
作为江苏典型丘陵岗地,竹镇镇过去因低温持续时间长、机械化作业难度大,油菜平均亩产长期徘徊在180公斤左右。2024年,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六合区农技推广中心组建攻关团队,在此建立核心示范区,引入自主选育的“浙油杂59号”并配套全程机械化技术。
“该品种具备‘五抗一优’特性,即抗菌核病、抗根肿病、抗倒伏、抗裂荚、抗寒耐迟播,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含油量最高达50%。”浙江省农科院油料室副主任余华胜介绍,该品种已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适宜长江中下游各省种植,目前推广面积超50万亩。
在竹镇镇种粮大户张立友的100亩示范方里,科技种田的痕迹清晰可见:从寒潮前喷施抗寒叶面肥到无人机精准植保,从封闭除草技术到“一促四防”花期管理,每项操作都严格遵循专家方案。他展示着手机中的生长轨迹记录:“通过稻-油两熟制轮作,5月收油后立即种杂交稻,10月收稻再种油菜,亩均收益较单季种植提升超40%,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改善土壤结构。”
六合作为南京“米袋子”,以科技赋能打造稻米产业创新高地,年产稻谷占南京全市四成。近年来,该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优质片区建设列为农业现代化核心任务,写入《富民强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单产跃升。2025年,六合启动6.17万亩稻麦(油)轮作单产提升工程,覆盖9个片区、35个村,联动104家种植主体,目标三年内水稻亩产突破700公斤。今年,该区绿色高产片区已瞄准627公斤目标。(王丹丹 黄添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